资讯详情

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冬至节气的养生方法

来源:东方养生
发布于:2024-11-13

  冬至,又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。这一天,北半球的白昼最短,黑夜最长。那么,你知道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吗?

  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
  1、特点

  天文现象:冬至这天,太阳直射点南行达到极致,直射南回归线(23°26′S)。北半球的白昼最短,黑夜最长。此后,太阳直射点开始北返,白昼将逐日增长。

  气候特点:冬至标志着进入寒冷时节,民间由此开始“数九”计算寒天。实际上,由于地表尚有“积热”,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,真正的严寒往往出现在冬至之后。

  自然变化:冬至后,阳气开始回升,万物开始孕育新的生机。古人认为,冬至是“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”的时刻,是自然界阴阳交替、新旧更替的重要节点。

  2、风俗

  吃饺子:在中国北方,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。饺子的形状像元宝,寓意财源广进。

  吃汤圆:在江南地区,冬至盛行吃汤圆。汤圆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,象征着团圆和圆满。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的说法。

  吃羊肉汤:在西南地区,尤其是四川,冬至有喝羊肉汤的习俗。人们认为羊肉能驱寒补阳,适合在寒冷的冬天食用。

  祭祖:冬至是祭祖的重要日子。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祭台,摆上酒菜、水果等供品,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。

  数九:从冬至开始,人们便进入了“数九”的日子。每九天为一个“九”,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后,春天便来临了。这期间有许多与数九相关的民谚和歌谣,如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”等。

  冬至节气的养生方法

  饮食原则:冬至时节,饮食宜多样,谷、果、肉、蔬合理搭配,适当选用高钙食品。寒气正盛,阳气始生,饮食的总体原则为温肺健脾、交通心肾。要遵从御寒保暖、防燥多滋润的原则,保证营养又不伤脾胃,以蛋白质多、维生素多、纤维素多、糖类少、脂肪少、盐少为原则。

  调节起居:应早睡晚起,不可过度劳累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有利于阳气的潜藏、阴精的积蓄。中老年最好晚上9点左右睡觉,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。年轻人要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,尽量做到晚上11点前入睡。

  适当晒太阳:在阳光充足时晒20~30分钟太阳,有助于暖身健体,补益阳气,防病祛邪。

  减少房事:节欲保精,冬季养生重在温阳益阴、补肾藏精,若纵欲过度,损耗精气神,易导致体力下降、易患疾病。

  腰部按摩:双手掌心相对搓热,以两手掌面紧贴腰部脊柱两旁,直线往返摩擦腰部两侧,一上一下为1遍,连作108遍,使腰部有热感。此方法具有温补肾阳、强腰壮肾、润肠通便等作用,可以舒筋通络,促进腰部气血循环,消除腰肌疲劳。


相关推荐